在風機轟鳴的電廠車間、高速運轉的壓縮機旁,
陶瓷纖維棉作為常用的隔熱保溫材料,卻因抗振動性能不足,頻繁出現保溫層脫落、結構失效等問題。那么,導致該產品抗震動性能差的原因都有哪些呢?
一、材料本質缺陷
1.纖維結構疏松,彈性模量不足
陶瓷纖維棉由蓬松的纖維交織而成,內部呈多孔網狀結構,這種結構賦予其良好的隔熱性能,卻也導致其彈性模量較低。
2.纖維脆性大,易斷裂分散
陶瓷纖維本身質地較脆,在振動環境下,纖維與纖維之間、纖維與固定件之間的摩擦與碰撞加劇。每一次振動沖擊,都可能導致部分纖維斷裂,隨著時間推移,斷裂的纖維逐漸分散,原本緊密的保溫層變得松散,大大降低了整體抗振能力。
二、生產工藝局限
1.纖維成型工藝不佳
部分生產廠家為降低成本,在纖維棉生產過程中,采用的成纖工藝落后,導致纖維長度不均勻、粗細差異大。較短、較細的纖維在振動環境下更易脫離整體結構,使得保溫層的穩定性大打折扣。
2.缺乏增強處理
常規的纖維棉未經過特殊增強工藝,無法有效應對振動挑戰。而一些經過改進的產品,通過添加短切玻璃纖維、玄武巖纖維等增強材料,可顯著提升抗振性能。
三、施工安裝不當
1.固定方式單一、不牢固
許多施工團隊在安裝陶瓷纖維棉時,仍采用單點錨固的傳統方式,錨固釘間距過大(超過 30cm),無法為保溫層提供足夠的固定力。在振動作用下,纖維棉與固定件之間的連接點成為薄弱環節,極易松動。
2.未做抗振結構設計
在振動設備的保溫施工中,未針對振動特性進行特殊結構設計。正確的做法應采用 “密釘 + 金屬網” 的復合固定系統,并使用抹面膠泥將纖維棉與金屬網緊密結合,形成一個整體防護層。然而,多數項目為節省成本和時間,省略了這些關鍵步驟,使得纖維棉在振動沖擊下孤立無援,加速損壞。
實際工業環境中,振動往往與高溫、潮濕、粉塵等因素并存。高溫會使陶瓷纖維棉的物理性能發生變化,降低其柔韌性;潮濕環境導致纖維棉吸水變重,進一步削弱抗振能力;粉塵則會加劇纖維間的磨損。多種不利因素協同作用,使得纖維棉的抗振動性能問題愈發突出。